•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口语培训
  • 智能时代主持人与口语交际如何“中国声音”
  •   在深度融合的下,智能技术给主持带来了哪些影响与改变?在拥抱智能技术的同时,如何坚守专业价值和公共责任?面对口语的形态变化,该以怎样的学术观察与跨学科视野来解释新现象?目前,这些问题摆在了口语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面前。

      “口语是现今最主要的表达途径。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兴起越发凸显出主持、口语的关键性和必要性。本着对前沿问题、复杂问题的高度,业界与学界需要搭建起交流平台,来审视、思辨与厘清新媒介技术对主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近日,在第四届中国主持论坛暨第五届口语高峰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舟如是说。本次论坛由华东师大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百多位来自的学者及业界人士围绕论坛主题“解构与重塑:智能时代的主持”,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主持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学术焦点进行深度研讨,重新定位人在主持中的主体性地位,并寻找重新构造学科和行业的新思和新力量。

      华东师大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说,中国的声音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背后,是社会生态在社交时代的重组。智能时代新传教育面对的是虚拟主播、移动短视梦见钱包被偷频、网红直播等新型业态。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与艺术学院教授曾志华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持原有的话语权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在重塑,因此,在新的生态中,要做互惠共生、联合协作,不断控制和优化自己所处的生态位,以此占据更好的优势。

      在关注技术变革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呼吁口语人才要具备人文温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认为,口语人才不仅需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更需要有心系家国的人文情怀。教育部戏剧与影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示,人工的播报之所以不能被机器和大数据替代,就在于其所具有的情感温度和人性光彩。

      今年是华东师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办的第16年,多年来,该专业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厚基础,强专业,重创新,培养了一批基础厚实、素质全面、作风稳健的播音主持与口语人才。此次论坛也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