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三环某某楼2201室
  • 电话:18911603110
  • 传真:010-68888888
  • 邮编:471000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阅读培训
  • 【干货】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为孩子收藏!
  •   如果孩子从小读书很多,但始终停留在“原发 兴趣”的层次,甚至停留在“读图”的层次,没有学会从书中汲取给养、读懂自己、读懂世界,那么读的书再多也无法培养出对书的判断能力和选书的能力,最终就可能成为负重如山的“书虫”,甚至被不好的书籍带入,读书反被读书误。

      家长的阅历与理解能力、思想高度都会远远超过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只要在孩子读书或读文章时多用些心,认真了解孩子对文章或书籍的真正理解程度,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跟孩子多分析、多交流,多联系实际,就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书靠质不靠量,一个人的一生,光阴有限,充其量也就能读个几千本书,而书是读不完思维,所以选好书很重要。在选好书的前提下,我们从书中的收获就取决于读者本身的知识积累与思考维度,以及把读书思考所得予以内化付诸实践的能力。

      与周围的许多人相比,我和康康读的书在数量上,甚至是深度上都不占优势。但读书却的的确确给了我与方向的支撑和,使我具有超越大多数人的视野高度与脊梁。直至今日,我仍然在好书的帮助下不断突破。康康与同龄人相比更是如此。读好书、会读书使他小小年纪就颇有主见,澄澈深远,个性随和稳重。正如他在美国的顾问老师所言:“他永远是那样精力充沛、乐观向上,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通过对数与现实的思考读懂自己,才可能实现进步。如果孩子从小读书很多,但始终停留在“原发兴趣”的层次,甚至停留在“读图”的层次,没有学会从书中汲取给养、读懂自己、读懂世界,那么读的书再多也无法培养出对书的判断能力和选书的能力,最终就可能成为负重如山的“书虫”,甚至被不好的书籍带入,读书反被读书误。

      因此,在培养孩子保持的“功利”,始终知道前进的方向,阶段性地通过孩子的表现总结读书的“”,关键时刻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一步步把孩子引向终生教育的平台。

      我的经验告诉我,对孩子阅读初期的指导非常重要。孩子的力和成长的能力都非常强,一旦上,就会呈现加速的进步,很快就会超越身为的老师。

      因此,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并不一定需要水平有多高。家长的阅历与理解能力、思想高度都会远远超过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只要在孩子读书或读文章时多用些心,认真了解孩子对文章或书籍的真正理解程度,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跟孩子多分析、多交流,多联系实际,就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相信孩子很快会超越自己,能够让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选材广泛,文笔优美,难易程度适当,格调积极,题材全面,非常有代表性。目前的教学效果不好主要是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的问题。由于过于强调消化字词,刻板肤浅甚至断章取理解中心思想,导致与现实生活脱节。而且,孩子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不足,也大大地拖了语文教学的后退。其实,如果应用得当,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特别适合指导孩子在阅读上“上台阶”。

      所有课文都先扫清生字生词,流利并带表情地朗读。我摘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有思想内涵的课文,先要孩子默读一两遍,在朗读,然后做复述,再谈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孩子自己的观点。期间,我在不干扰他整体思的前提下,加以纠正、完善与点评,但绝对不以自己的观点于他。对孩子理解有难度的课文我们就先讨论式地研究学习,然后让孩子来讲一下。

      我的这种教学方法特别契合薛涌的“常青藤式教育模式”。不但培养了康康的性思维,锻炼了他的思考、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还培养了他的能力与自学能力,把他的自学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记得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清镇和凉镇相邻,且都种西瓜,结果双方在市场上恶性竞争,谁也卖不出好价钱。凉镇的人就趁夜黑风高偷偷地清镇的瓜秧。事情败露,清镇的人非常,到镇长那里去。镇长不知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有一个小朋友出了个主意,让清镇的人偷偷地帮凉镇的人种瓜,以德报怨。清镇的人果然背地里帮助凉镇的人种瓜去了。凉镇的人知道后非常,从此两镇和谐相处,共同从西瓜种植中获利。

      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看完这篇文章很容易,但清楚地讲明白这个故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看懂故事不难,但真正讲出来并让别人听得懂就对阅读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为了让别人听明白,讲述者绝对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把故事“截断”了就行。因为,这中间涉及当事各方的心理反应,以及对事态发展的分析。讲述者不但需要了解故事的脉络,更要搞清楚字面上并没有写出来的关系。因此,这篇课文特别适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讲述技巧。

      经过我和其他听众的帮助,康康最后复述得非常好:条理清晰,文采飞扬,用到了“恶性竞争”“两败俱伤”“和谐相处”“以德报怨”等成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文复述看上去练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实际上首先训练的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清晰的理解与思维,就不可能有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课文复述训练了他在读任字时求真求实、刨根问底的好习惯。

      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办完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所有有应用价值的课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不但了他生活的道理、丰富了他的情感,更锻炼了他在读书过程中忽略细节抓主旨的能力,为以后攻读意蕴更深、篇幅更长的书籍铺平了道。

      在生活中有了有趣的事,或是看了部好电影,我也在不知不觉间,和他聊着聊着,就带着他做完了复述,让他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后来,随着他能力的提高,我经常要求他对非常有代表性的是或经典的电影写观后感。这样,康康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突发猛进。

      在小学语文课本“精讲”的过程中,康康也逐渐从口头复述向书面写作过渡。一开始,他的写作都是源于生活,曾经妙趣横生地写过大家分柚子的场面,也曾经极其详实而有条理地写出了“斗地主”的规则。随着他对文章和书籍的挖掘越来越深,在思考和写作上也日益深入。他在学习《史记》中关于王莽的内容时,老师鼓励他要“走进时代”,在“跳出时代”看问题,要横向、纵向、综合看问题,而不要孤立的分析一人一事。然后要求他写一篇评价王莽的读后感。

      “我认为他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为官民的推举,但他的名声其实是虚的,无理国家。所以,王莽的一生是无法改变的,自从他开始博取名声的那一刻起。”康康的这一句话让老师不禁拍案叫好。这时候康康刚刚12岁,尽管文笔仍很稚嫩,但能看出文字简练,条理通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从原来的叙事为主转向剖析人物命运与历史时代和个人性格的关系,从简单的情节描述转向挖掘人的世界。这是一个可贵的转变,标志着他已经具有了想更高层次阅读挺进的实力。

      除了精读、精讲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以外,我们还以同样的方式学习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如《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国演义》和很多优秀的人物传记。

      凭借这样的积累,康康接触的经典书籍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那个阶段他读的文学书籍基本还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一般在他读之前他都会先看看序言中的简介,和我讨论一下这本书的背景、主要人物与情节。每一本书我都要求他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和他讨论,以读懂、读透。大多数书他都读了不止一遍,时间跨度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

      经典图书值得反复研读,也会吸引你不断地回到它身边。《红楼梦》、纪伯伦的《先知》、《简爱》、茨威格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我一看二十多年,随手拿起来就翻翻,每次都有新收获。康康在这一点上与我有相同之处,只是他的阅读范围比我更广而已。他喜欢巴尔扎克、狄更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等作家的作品,就如同喜欢《三国演义》一样。除了文学作品,他更钟情于科普、传记、历史、哲学,对新的领域永远充满好奇,用于探索。